肛門直腸附近延伸的病症不少,除了一般人認知的痔瘡外,還有肛裂與肛門瘻管,由於位置隱密加上初期難以察覺,患者可能將三者搞混,甚至拖到病徵後期才就醫。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表示,不論是痔瘡、肛裂或是肛門瘻管,因為都和直腸相通,糞便與細菌均易造成二度感染,若有上述症狀建議就醫做詳細視診及做肛門指診,才能準確找出病症原因並及時治療。
肛裂到底是什麼?黃郁純表示,肛裂可以想像成肛門的撕裂傷,常見的有便秘、腹瀉、懷孕自然產時壓力過大導致撕裂的傷口,其症狀就是解便時會非常疼痛,而且常會出現帶血的糞便,但卻不會感受到有如同痔瘡般的異物感。除了肛裂外,還有一種外型與病徵更像痔瘡的類型就是肛門瘻管,門診發現多數人會將其與痔瘡搞混,但二者的治療方式不同,若自行隨意用藥反而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期。
肛門瘻管主要是肛門內腺體發炎所致。肛門瘻管跟痔瘡有最大的二個差別,第一個是肛門瘻管會產生紅、腫、熱等發炎症狀、肛門處會有膿性分泌物,免疫力較弱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現發燒、畏寒的情況。第二個則是肛門瘻管的發作比率基本上以男性患者居多。
肛門疾病無論是痔瘡、肛裂跟瘻管,症狀皆有類似之處,都會導致排便出血與肛門口疼痛。黃郁純建議,這三者的預防方式,最重要的就是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、注意局部清潔衛生,對肛門周遭組織進行溫柔的呵護,像是減少過度刺激性食物、多補充水分、減少油炸並攝取高纖飲食,這些都有助於緩解排便時對直腸道與肛門口造成的不適。
新聞來源: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